移动龙钢

金蝉趣谈
发布日期:2020-08-20    作者:薛晨腾    
0

金蝉趣谈

本人有幸吃过“唐僧肉”,味道确实不错。
唐僧是如来二弟子“金蝉子”的转世,我只吃过前半部分,吃的是金蝉,没有“子”,因此我想在功效方面是不能够长生不老的。金蝉俗称知了猴,吃起来香得很。

金蝉趣谈

九十年代老村庄没有上迁,还在黄河边上,土墙土院瓦房子是农村的标配,院子里外都会种些树,杨树桐树居多,高阔笔直。夏季太阳毒辣,空气是热的,地面是热的,生灵似烙饼般被翻来覆去的煎烤。太阳落山后暑气也不能立即消散,屋里还是闷热呆不住人,庭院开阔多少有些风,晚上八九点,一家老小坐在院子里吃馍菜喝稀饭乘凉。若是在院门口向外望一望、瞅一瞅,不远处总有红点一闪一闪,起起伏伏,那准是一撮乘凉的老汉在咂烟谝闲,知了猴往往也是这个时候破土。
晚上逮知了猴是小孩的休闲活动,先是提着手电筒在树身搜寻,有的知了猴刚破土从树底往上爬,便可轻而易举将其逮获。更多是在知了猴出没的树木周围或附近草丛里寻找小洞口,豆子大小的洞眼一般就是知了猴的藏身之地,用手指或树枝把洞眼挑大,慢慢的往洞口灌水,知了猴会因水淹缺氧被逼着爬出洞来。若久等不出,便用细小的树枝探入洞中,被淹的知了猴认为是救命稻草,会牢牢抱紧树枝被拖出来。逮到的知了猴先是握在手中,握不住了又往裤兜里塞,知了猴毛茸茸带有倒刺的前足隔着裤子在腿上挠来挠去,又扎又痒。一番耕耘和收获,满满逮两裤兜便鸣金收兵,两只手塞进裤兜从兜里把知了猴给兜住,手掌皮厚不怕知了猴抓挠,一方面能阻止知了猴爬出来,另一方面防止知了猴隔着裤子抓挠大腿,鼓鼓囊囊腿上撑两疙瘩再摇摇晃晃往回摆。回到家中把逮到的知了猴放入盐水中浸泡,一两个小时知了猴就会把肚子里的泥和杂质吐净,脏水倒掉再用清水涮几遍,主食材就安排到位了。若是再细致些,拌些面粉把知了猴裹的白白胖胖,然后起锅,烧油,“呲啦”一声把白胖送入油锅,撒盐,撒辣子面,一两分钟炸至金黄,炸熟后的知了猴很香,经常会烧到嘴,掂在掌心吹一吹,一口一个嘎嘣脆,香味在院子里弥漫,隔壁的小孩都馋哭了。

金蝉趣谈

如果知了猴福大命大,躲过上面的劫难,就可以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完成金蝉到蝉的蜕变。古人将蝉蜕的过程,看作生命的“蝉变”,脱壳的金蝉,预示着摆脱牢笼和枷锁,消灭了业障和愚昧,有修成正果,破茧成虫之意。关于其中蕴含的哲理我倒没想那么多,我的胃告诉我蝉变后还是没有蝉变前好吃。

金蝉趣谈

金蝉脱壳后变成知了,在高处从早叫到晚。关于蝉鸣有两个规律:温度越高,叫声越大;空气湿度越大,叫声越弱,因此民间有“知了鸣,天放晴;蝉儿叫叫停停,连阴雨要来临”的说法。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知了高调,身居高位却不明谦卑之道,喧闹聒噪叫个不停,因此藏身之地也就暴露的越明显。逮知了的工具制作简单,长竹竿一根,铁丝一截,洗衣粉袋子一只,用铁丝把袋口箍成一个圆,固定在竹竿一头。捉知了时举着工具听声辨位,在树的高处寻觅,发现目标后缓缓将袋口往知了靠,知了反应迟钝,扣住后猛的往下拉,一捉一个准。吃知了要去头去尾,只吃中间指甲盖大小的身子,用细铁丝或木棍将肉穿进去用火烧约半分钟,肉质变色后撒几粒盐扔进口中,知了肉远没有知了猴吃起来香,肉质有点柴,但也算别有一番滋味。

小学课文学过唐代虞世南的《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古代文化认为蝉生在泥土中,蜕变后攀于枝头远离浮尘,餐风饮露,是可谓出淤泥而不染,多用其比喻人清高、高洁的品德。另外,蝉有“蜕变高鸣”的属性,在科举中第、升学晋升时带有得中高第的寓意。因此古人会把蝉的图案刻画在器物上,也会雕成玉蝉、木蝉等吉祥之物佩戴在身上。现在人们对这没有太多的讲究,结合古今,我倒生出来一个有趣的歪点子:如果能和知了猴进行一次谈判,让它在高考之前爬出地面,那么考生在考试前夕到夜市来一盘炸知了猴饱腹,便为极好。一是知了猴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蛋白质及微量元素,适合考前补充能量;二是还能取伏久飞高,中第高鸣之意,如此便可一举两得,两全其美了。(薛晨腾)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