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龙钢

又到山乡椒红时
发布日期:2016-08-22    作者:张英奇    
0
又到山乡椒红时
  历经几十年的发展,韩城的花椒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而且声名远播,主要得益于他的品质。大红袍花椒又叫“大红椒”、“ 狮子头”、“ 疙瘩椒”,是韩城栽培最多、范围较广的优良品种,也许由于其长成的形状类似狮子头一样饱满凶猛,老百姓给起了一个这样吉祥好听的名字。花椒的生长喜肥抗旱,适宜在海拔300-1800千米的干旱山区和丘陵地区的梯田、台地、坡地生长,丰产性强,韩城所处的维度和海拔高度正在这一范围里,而且疏松的黄土地和充足的阳光给予花椒生产提供了充足的生长条件。所以韩城出产的大红袍花椒品质上乘,色艳、味浓,醇香持久。每次给朋友带点花椒,车的后备箱的花椒味持久不散,就是在办公室放上一带花椒,隔着包装满屋也能闻见椒香的味道,所以每年椒收的季节其他地方产的花椒被不法商人拉到韩城售卖,以次充好。前年听说卫星上天的时候,带了韩城的花椒种子,这种航天育种的技术,将会进一步优化韩城的花椒品种,那将是怎么样的改变和提升,真的值得期待。
  在我家的平地及田垄沟畔上,种植着大大小小的成千棵的花椒,有人问我家里种了几亩,我也回答不上来,确实计算不来,因为只要有空隙的地方都栽满了椒树,父母也是用这些种椒的收入,供我们上学,从老村搬到新村,盖了几百平米的大房子,艰辛的劳作,使他们渐渐老去,如今七十多岁了,仍然锲而不舍的在这块土地上耕耘。对在这个年纪的城里人来说,应该早是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而他们尽管也有条件不用劳动到城里歇息,但仍却停不下来,用他们的话说:“一辈子劳动惯了,到城里反倒很不适应”。其实我们知道他是不愿意舍弃自己的椒园,不愿意离开他们耕耘了一辈子的黄土地。
  今年,又到椒收的季节,和往年一样,每家都叫了一大帮的椒客摘椒,田间沟垄上集结了来自渭南、华县、陕南的椒客,赶忙的进行收获,到处都是一派繁忙的景象,椒香与椒客的欢歌笑语在椒林中回荡。前屋、房顶上到处都铺满了花椒在晒,父亲弓着腰,拿着老簸箕在腾椒籽,将晒好的净椒按着等级分别装在不同的编织袋中,码齐放好。母亲在烟熏火燎的厨房为椒客做饭,到椒地送水,一天下来,大人小孩都忙得不亦乐乎,收获着一年中这至关重要的收成。
  每年摘椒的时候,我都要回一趟家,看看父母,帮着家里摘点花椒,感受一下收花椒的劳作体验,虽然帮不上大忙,但愿能减轻一下父母的负担。为了彻底改变花椒采摘的难题,我曾经还发明了一种花椒采摘的工具,获得了专利,业内人士评价是现有采摘器械中最先进的一种,最后由于工作的调动和存在的一点小的缺欠而没有成功,可见这是一个极为尖端的科目。
又到山乡椒红时
  晚饭后,我突然想起了村子东头田垄上的那棵老椒树---那棵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见过的椒树,就急切的向那块土地奔去。远远的望去,那棵木梨树任然挺立,但枝叶稀疏,没有了金黄的果子,且苍老了许多,而花椒树似乎已经消失,心中不免充满了惆怅和遗憾。可是走近一看确实是那棵老椒树已经老死了,唯有分开的五枝短小而干枯的枝杈昂然的镶嵌在低矮的主干上,昭示着它不凡的经历,告诉着人们往事的沧桑。这时我的脑海里也在回想着此地彼时--童年在木梨树、花椒树前的种种往事,感慨时间的飞逝和世事的变幻,虽然现在的生活条件比过去好了很多,但也换不来我童年拥有的快乐,睹物思旧,我潸然泪下。走近木梨树,亲一亲他那枯槁枝干,感受一下昔年的亲密,默默地告诉他:“让我回到童年!”
  这时,一支喜鹊从我头顶叫着飞过,打破了我的沉思,好像在笑话我的痴心妄想。当我带着郁郁寡欢的心情就要离开的时候,这时惊喜的发现在老椒树的根部,抽出了几条软黄细嫩的枝丫,使我看到了老椒树新的生命所在,让我郁闷的心情有了一丝的好转,增添了几分的欣慰。
  晚霞中,一些晚归的椒农、椒客们在山峁沟梁上攒动,风中浸透着的椒香不时向我袭来,地面草丛中儿时熟悉的地虫在低吟浅唱,前面的大山透出暗色的轮廓显得巨大而亲近。这里的高山、黄土地、家乡人、老椒树和那建在沟怀中的早已废弃的连片的老窑洞,连同那熟悉的椒香味道构成我永不磨灭的记忆,而这种记忆使我在远离家乡的日子,不断地反刍,时日俞久而愈发浓郁!(西安禹龙国际酒店:张英奇)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